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中文类 > 陈传才《文学理论新编》 > 学习指南

陈传才《文学理论新编》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文学理论教材的编著近年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现状和水平明显落后于文学理论的教学需要,也没有很确切地符合文学理论本身的学科建设需要和反映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正如有学者评价的那样:“从整体上看,文学理论教材在学术理念、编写模式、知识模块上依然比较单一甚至雷同化,滞后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发展,教材建设仍需努力。”

本书包括五篇主要内容,第一编文学活动论;第二编文学本质论;第三编文学作品论;第四编文学批评论;第五编文学发展论。

他们所以界定文艺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就因为他们认为文艺自身的存在无法说明自身,必须从社会存在、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才能揭示文艺存在的社会规定性。

从而形成了“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这两个相互联系、却表述不同内涵的范畴。前者“涵括的是根据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反映现实关系及其发展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的特殊性而区分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学与艺术等等”;而后者“则是揭示了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在其内容和功能作用的方式等方面与特定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 作者简介

陈传才(1936— ),广东普宁市人,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方面的研究专家。

 

个人简介

 

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55年参加工作,历教育科科长,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及系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研究成果

 

著有专著《文学理论》、《艺术本质特征新论》、《文艺创作70讲》、《文学理论新编》、《文艺学百年》、《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当代审美实践文学论》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主编)获1995年中国图书奖提名奖,《文艺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方向》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学理论新编》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年获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

 

作为中文系的教授,在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时他兢兢业业,所著多部教材凝聚为其重要的教学成果。其中《文艺理论新编》(1994)教材影响较大,该书从 文学活动的语言、审美、文化、人学诸维度,阐述了文学的特性、价值、功能系统及其演化发展规律,富有理论的创新性。而后出版的《文学理论新编(修订本)》 (1999),作为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推荐的“十五”重点教材,在原有基础上突出文学理论的当代性与民族特色,贴近当今文学的变革发展,该教材也获教育部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因其教学成就突出,1992年陈传才被学校研究生院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同时,陈传才在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研究方面更开拓了一片广大的天地,赢得了很好的学术声誉。其代 表性著作《艺术本质特征新论》(1986)、《文艺创作70讲》(199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994)、《当代审美实践文学论》 (2002)等,分别对文学创作(生产)与欣赏(消费)的变化及文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等深层性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代表性论文《也谈文学的人道主义问题》 (1982)、《略论批判、继承古典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1980),被辑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1982)》。专著《文艺学百年》 (1999),在现代性历史脉络中清晰梳理各种理论思潮的互动与纠结的复杂关系,被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出版社确定为“中国学术百年”大型丛书之一种。《中 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2001),因其对当代文学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嬗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好评。《当代文学的生存境况与发展前 景》(2002),先后为《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基于对文艺理论的卓著贡献,2004年陈传才荣获首属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