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比较文学教科书,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编绪论,介绍本学科的定义、性质、沿革和基本原理;第二、三两编论述了当代比较文学的两大方面——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第四编就当代几个重要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对本书其他有关部分起到推进和加深的作用。每章后面附有中外文参考书目。
作为一部教材,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教学,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学习的参考书。在此建议大学生主要学习前两编,适当选学后两编,这是因为:本书第一编绪论是全书的总纲,论述有关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十分重要。第二编是比较文学的核心和主体,不能单纯地学原理,而需要把学习原理、解剖实例和实践练习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编和第四编涉及多种学科,提出的问题较多,内容相当丰富,它们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考,然而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书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而且介绍了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探讨了当前学科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它既是一部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可作为大学本科教学用书和供研究生使用的参考书。
本书对于学习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外国文论及中外文化,都有参考价值,因而除了适合比较文学的教学,还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对于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它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同样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圣才3D电子书,国内首家植入高清视频的3D电子书(免费下载、送手机版),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又好玩,全新学习体验,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比较文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比较文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陈惇,男,浙江省湖州市人,1934年9月21日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于外国文学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2年起获国家特殊津贴。
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兼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职,曾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
学术专长及著作
长期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莫里哀、歌德等作家有深入研究,曾写有《莎士比亚和他的喜》、《莫里哀和他的喜剧》等著作及大量论文,主编《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解》、《外国文学史纲要》、《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等,参编《欧洲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等全国通用教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攻比较文学,与人合写及主编多钟有关比较文学原理的著作,如《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比较世界文学史》等。另著有论文集《陈惇自选集》等。
获奖情况
1989年,《比较文学概论》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教材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2年,《比较文学概论》获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1998年,《比较文学》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0年,《比较文学》修订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获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2年,《比较文学》修订版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孙景尧,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原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原负责人。
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学者,国际知名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