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中文类 >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 学习指南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文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许多细小的门类,如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从国别上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从民族上可以分为汉族和苗族、壮族、白族、满族等许多民族的文学。这里,我们将文学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主要是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来划分的。

本书是在2002年版《民间文学教程》的基础上修订编撰而成书的,吸取了本学科建设多年积累的经验,除在教材中力求融会本学科的前沿成果外,还曾提出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特别努力:

(1)适当突出民间文学的文学性,使其更贴近中国汉语言文学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学科架构;

(2)增强对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经典作品系列的赏析,注重教材内容的中国化、本土化;

(3)紧密联系我国正在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丰富本学科的学理与实践。

 


圣才3D电子书,国内首家植入高清视频的3D电子书(免费下载、送手机版),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又好玩,全新学习体验,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民间文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民间文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更多信息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辅导用书>>

◇ 作者简介

刘守华,1935年8月出生,湖北仙桃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人物简介

刘守华,教授,男,1935年8月出生,湖北仙桃市人。195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民间文学研究40多年,共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获奖作品

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于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承担的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八五"课题《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998年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学最高奖项"山花奖"一等奖;承担的中华社科基金"八五"课题《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以其原创性与宏大规模获得海内外学人一致好评,获全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重点课题《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以及主编的新教材《民间文学教程》均在2002年问世。


学术文章目录 

1、《土家族杰出的女故事家孙家香》,载《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中国螺女故事的形态演变》,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朝文译本载《韩中日说话比较研究》,汉城1999年版。

3、《中印龙女报恩故事之比较》,载《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第3期。

4、《湖北民间文艺50年概述》,载《湖北文艺5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

5、《<中国民俗元典注译丛书>序》、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

6、《<野山笑林>序》,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

7、《世纪之交的中国民间故事学》,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8、《<咫闻录>的民间文学价值》,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9、《因祸得福的旅伴―一个多民族传承的故事类型"两老友"》,载《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0、《千年故事百年追踪》,载《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1、《武当山下民歌村》,载《民俗研究》2000年第3期。

12、《"找好运"―一个贯通东西方的民间故事》,载《东方》2000年第10期。

13、《千年不朽的"灰姑娘"》,载《湖北日报》2000年10月21日。

14、《兄弟分家与"狗耕田"》,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 第1期。

15、《"离经叛道"的奇女子-"仙女救夫"型故事的内涵及其渊源》,《思想战线》2001年第1期。

16、《一个多民族传承的故事类型之比较》,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7、《两姐妹与蛇丈夫-"蛇郎"故事的中华文化特色》,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8、《人与动物同舟共济-"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解析》,载《西北 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19、《从<白水素女>到<田螺姑娘>》,载《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3期。

20、《东方口头语言艺术的奇葩-<西藏民间故事>序》,载《中国藏学》2001年第3期。

21、《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2、在"清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载《清江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2000年。

23、《<黑暗传>追踪》,载《汉学研究》(台北)2001年第1期(半年刊)。

24、《刘守华研究"汉民族神话史诗"获重要成果-<黑暗传>文献源头确定》,载《文汇报》2000年3月8日,又见《湖北日报》、《中华文化报》。

25、《汉族史诗<黑暗传>发现始末》,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3日。

26、《社会转型时期的民间文艺及其开发与保护》,载《守望民间》,西苑出版社2002年8月。

27、《神奇母题的历史根源》,载《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28、《中国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9、《中国民间故事结构形态论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0、《刘守华学术品格探寻》(孙正国),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

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67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该书为中华社科基金"八五"课题,经苦心经营8年完成。全书除绪论外,设12章(每章5-7节),分别论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以及佛教、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的交融。从材料的发掘、体系建构到文本论析,都具有原创性与开拓性,且内容宏富,资料翔实,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学者好评,大陆及台湾各高校纷纷选用此书作研究生教材。


社会评价

百岁老人钟敬文撰文称赞此书为民间故事历史形态研究这一新的课题作“繁难的开创性工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中国故事学会主席姜彬写道:"现在可以说我们有了一部可与世界名著相媲美的自己的学术著作。"旅居海外的著名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在台北《汉学研究》发表长篇书评,最后指出:"全书显得内容丰富,布局精严,气魄宏伟,令人喜读。""是一部开拓性的前所未有的中国民间故事史的权威专著。"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授饭仓照平也在该国学术刊物上发表书评,认为它是相当于日本近年完成的《日本昔话与古典》一样的学术巨著。2002年获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陈建宪,1982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华中师大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学专业硕士点指导组组长。主要论著有:《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三联书店,1994),《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玉皇大帝信仰》(学苑出版社,1994年),《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