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中文类 >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 > 学习指南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每章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经典文本阅读;二、相关问题概说。如果说前者是“一斑”,后者则是“全豹”,两者相呼相应,取长补短。于是在编者与作者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构成了一种多层次的“对话”关系。而且如此一来,那种“六经注我”的编写思路也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注六经”式的新思路。

我们相信,这样一种编写思路可能更合理,更稳妥,也更符合教学规律。因为对于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与其让他们一开始就接受一些抽象的、空洞的、有时甚至是教条化了的理论,不如让他们直接面对二三十篇经典文章更有价值、更有成效。

◇ 作者简介

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编委。先后讲授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心雕龙研究等课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


人物简介 

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曾任越南河内师范大学专家,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韩国高丽大学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校外兼职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文艺学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学术兼职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1963年-1965年);

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1967年-1970年);

韩国高丽大学校中文系客员教授(1995年3月-1996年2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2000年起);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兼职教授(2010年起);

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


人物历史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与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 受过委屈,一度坎坷。但他在挫折中,仍然矢志不忘所献身的事业,埋头学问,精通俄语、英语、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对曹雪芹及 其著作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始终是一位在立身、为人、著述、学问诸方面都受人敬重的 学者。红学家刘梦溪在《红学三十年》中肯定了他的毕业论文对高鹗续写《红楼梦》后 四十回功过评价的贡献。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文艺报》发表了他题为《评袁康、晓文的 “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一文,对指向《天云山传奇》的错误批评,首先提出了理直气壮、精辟独到的反批评,此文已收入《新华文摘》。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新文学论丛》 ,他又发表了二万余字的著名论文《长篇小说新作的审美素质初探》。他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专著和教材18部、主编各种丛书24种。


其他信息

前几年,童庆炳就十分关心我的教研和编写工作,在繁忙的教学著述中为我的3本书写序,还特地给我邮来十几部著作。其中有他亲自题签惠赠的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生活之帆》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和夫人曾恬合作的产物,也是一部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中篇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质朴无华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梁蓉蓉、穆长生相敬相爱,然后又遭遇不幸的人生之路。同时塑造了社会的畸形儿——霍大明这种道德败坏、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人物,涉及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些问题。

“岁月匆匆忆当年,脱颖母校执教鞭。” 在北师大执教40年当中,童庆炳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粉碎 “四人帮”之后,他的佳作尤多。作为文学教授, 他立足本乡本土,热切希望福建文化繁荣发展,像当年的严复、 林纾抑或稍后的冰心时代,跃居全国之首。在书信往来中,他常告诫我们:要饮水思源,“不忘良师教,常怀雨露恩”。他还说:“我是从闽西起步的。这里有我可爱的父老乡亲,有我难忘的母校、同学和师长……”他乐育英才、甘为人梯,不断培养、奖掖后起之秀,为福建文坛重放异彩而努力。


人物生平 

1936年出生在连城县一个清贫的农家。1952年秋季就读于龙岩师范卓娅班。他不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而且从师范时代起,便喜欢读书、研究和写作。师范毕业后,他被保送上大学。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一直留校任教至今。他用一连串的脚印,写下了“勤奋”两个大字。他曾先后出国讲学多次。早些年任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专家、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近些年又为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国家评定的博士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与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受过委屈,一度坎坷。但他在挫折中,仍然矢志不忘所献身的事业,埋头学问,精通俄语、英语、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对曹雪芹及其著作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始终是一位在立身、为人、著述、学问诸方面都受人敬重的学者。红学家刘梦溪在《红学三十年》中肯定了他的毕业论文对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功过评价的贡献。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文艺报》发表了他题为《评袁康、晓文的“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一文,对指向《天云山传奇》的错误批评,首先提出了理直气壮、精辟独到的反批评,此文已收入《新华文摘》。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新文学论丛》,他又发表了二万余字的著名论文《长篇小说新作的审美素质初探》。他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专著和教材18部、主编各种丛书24种。

“岁月匆匆忆当年,脱颖母校执教鞭。”在北师大执教40年当中,童庆炳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佳作尤多。作为文学教授,他立足本乡本土,热切希望福建文化繁荣发展,像当年的严复、林纾抑或稍后的冰心时代,跃居全国之首。

26万字的《淡紫色的霞光》, 这是一部描写当代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展示了丛 小华及其女友范小乔同他们前辈在思想性格上的冲突和差异,透射出两代人面对沉痛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生活,共同去探求、去开拓、去进击的精神风貌。对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青年男女的初恋之情,都写得真切感人,富有回味。

纵观童庆炳的小说,内容深刻,主题昂扬, 人物生动,读来给人以教益,给人们启迪。小说中多含古今诗 词、谚语、格言,似乎信手拈来,娓娓而叙,自然、 流畅而不露刀斧雕琢痕迹,颇有行云流水之状。作品所涉及 的古今中外的有关知识,极其丰富, 并且多是鲜为人知的,根据行文的需要纳入文章的内容。因而显得具体充 实,饱满丰盈,富有创新意识,深为读者所喜爱。 创造而形成这一特色,又谈何容易,非得广泛的阅读基础和深 厚的生活阅历,以及长期潜心研究学问不可。 而作为一位教授的他,正是具备了这些创作上的优越条件。一如作 者的其他文章,这两部小说也保持了童庆炳的学者型文章的独特风格。他又将完成约13万字的中篇小说 《青春的秘密》。


学术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童庆炳教授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先后招收博士生10届共33人,已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的10届共32人。

仍然每年以超过5人的速度培养博士生

专著

《著有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合作)、《淡紫色的霞光》,随笔散文集《苦日子甜日子》,专著《文学概论》、《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体与文体创造》、《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合作)、《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童庆炳文学五说》、《中国古代意义》、《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等。


学术讲座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童庆炳访谈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取》、《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


学术奖励 

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二等奖(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出版的《现代心理美学》获);

《文学审美特征论》获第三届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编的高校教材《文学理论教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专著《维那斯的腰带——创作美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革命回忆录的新范式 ——读王于耕同志的〈长江的女儿〉获〈大江南北〉1992年三等奖 3000字。

荣誉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北京十佳教师


作品介绍 

26万字的《淡紫色的霞光》,这是一部描写当代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展示了丛小华及其女友范小乔同他们前辈在思想性格上的冲突和差异,透射出两代人面对沉痛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生活,共同去探求、去开拓、去进击的精神风貌。对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青年男女的初恋之情,都写得真切感人,富有回味。

纵观童庆炳的小说,内容深刻,主题昂扬,人物生动,读来给人以教益,给人们启迪。小说中多含古今诗词、谚语、格言,似乎信手拈来,娓娓而叙,自然、流畅而不露刀斧雕琢痕迹,颇有行云流水之状。作品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的有关知识,极其丰富,并且多是鲜为人知的,根据行文的需要纳入文章的内容。因而显得具体充实,饱满丰盈,富有创新意识,深为读者所喜爱。创造而形成这一特色,又谈何容易,非得广泛的阅读基础和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长期潜心研究学问不可。而作为一位教授的他,正是具备了这些创作上的优越条件。一如作者的其他文章,这两部小说也保持了童庆炳的学者型文章的独特风格。最近,他又将完成约13万字的中篇小说《青春的秘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